2023年科技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01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实施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奋进年”,也是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年”。科技处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紧紧围绕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总体目标,根据2023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和本部门年度责任目标任务,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理念,创新工作思想、强化内部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学校确定的各项任务。现将2023年度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3年科研工作总体情况

2023年,获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3项,其中省部级人才科技项目7项,获批项目数创历史新高;获省部级及以上政府奖、行业科研奖项17项,首次以第一单位获得上海市自然科技奖三等奖1项;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首次获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公示中),“上海多向模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验收。

截止到121日,全年科研到账经费总额 9185.33万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临港经费1285.94万元,较2022年(451万元)增加185.13%,纵向到款1842.76万元,较2022(850.4)增加116.69%;全年科技成果转化476.5万元,2022(302.7万元)增加57.42%高水平论文110篇;主持起草国家标准制定3项。

二、2023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统筹优化学科布局,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围绕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先后走访调研高校、企业15家,并结合“高地大”学科建设,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学科建设论证会3次,初步凝聚了“先进电机驱控与智能运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能源装备材料工程与技术、装备制造信息处理与智能技术”四个学科领域,结合学校学科布局和未来发展,大力支持建设“先进制造业管理与服务、高端装备工业设计制造融合、航空制造与运维”三个学科领域,进一步彰显我校“小电机、大锻件、智能造”的学科特色,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融“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创新团队”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体系。

(二)着力建设科研和学科平台,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获批省部级平台一个---上海市高压电机数字化智能运维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与上海大学共建上海市金属零部件绿色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先进电机研究院、氢能中心实验室(与"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共建)、动力之城研究院(与中国重燃共建)建设,新成立航空研究院、激光量子探测研究中心、航空电动力联合创新中心(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建)、新能源大数据研究中心(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共建)、机载座舱人因工程联合实验室(与中航华东光电(上海)有限公司共建)、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

(三)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7项,其中政府奖和行业奖二等以上奖1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篇,主持起草国家标准3项。获批市教委的曙光计划1项,市科委的优秀学术带头人(青年)人才计划1项,启明星计划杨帆专项3项,启明星计划2项。

2023年科技处以重大产学研项目、技术转移分中心、校企产学研平台为抓手,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区域产业发展,全年科研到账经费总额9185.33万元(同比增长13.58%),临港经费达到1285.94万元,“扎根临港”取得阶段性成绩。学校与瑞安市科技局共建上海电机学院瑞安技术转移分中心,组织二级学院走访浙南区域企业,争取产学研经费,依托该技术转移分中心获得产学研经费1045.2万元。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转让11项发明专利,到账金额合计147.8万元;转让22项技术秘密,到账金额合计288.7万元;转让3项专利申请权,到账金额合计40万元,科技成果转让到账金额共计476.5万,增长57.4%。学校技术转化中心获批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四)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通过长时间的走访、调研、学习,并广泛听取广大教师和职能部门意见,组织修订了横向项目及经费管理文件,配合人事处,修订了科研绩效综合评估办法。出台《上海电机学院高水平科研奖励办法(试行)》(沪电机院科技〔20232 号)、《上海电机学院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沪电机院科技〔20233 号),参与起草《上海电机学院科研综合绩效评估细则(试行)》等制度,正起草论证《上海电机学院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7)》,不断完善学校科研制度,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体系,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升科研质量,形成特色和影响力。

(五)加强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为营造浓郁学术氛围,2023年,学校启动上海电机学院“博学”学术沙龙活动。自启动开始,共举办了15次“博学”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上,科研人员围绕学术前沿动态、交流学术思想观点、分享科研学术成果。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相互了解和合作,推进学科交叉,力争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2023年,学校的科技工作总体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学校工作要求和上海市教委的分类评价要求,参比国内同类院校科技工作进展、科技经费投入,我校科技工作中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和不足,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较少

学科方向的把握,学科团队的建设,学科优势的打造,都需要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目前,我校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仍然较少,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并把优秀学术带头人服务好,出台学科和科研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大对优秀学术带头人的吸引力,既要引进来,又要用得好,出成绩。

(二)有组织科研尚处于萌芽状态

领军人才较少,导致重大项目的承担能力不足,有组织科研尚处于萌芽状态,要通过对外合作,尤其是与头部企业合作,参与到重大项目中,提升有组织科研能力。

(三)高水平科技成果较少

未以第一单位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需要“突出主干、重点建设”,重点建设若干学科领域,提升学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产出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

(四)高能级科研平台支撑不足

省部级科研平台较少,全校仅5个省部级平台(其中1个尚在公示中)。需加大与头部企业共建协同创平台,加大服务区域主导产业能力,大力推进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建的氢能中心实验室、与中国重燃共建的“动力之城”研究院、与积塔半导体共建车规芯片联合工程实现实验室,大力推动这些实验室落地落实。